奠基时期(1902--1959)

1959年

1959年,石家庄师范学院在公共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外语系。穆恒润任代理副主任。设有俄语专业(专科)教研组、公共俄语教研组、公共英语教研组,分别由何开立、穆恒润、徐伟华任组长。该年,俄语开始招收第一届二年制专科学生共38名。


1958年

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的外语系一分为三,分别迁入河北北京师范学院(其前身是北京顺天高等学堂)、天津师范学院和石家庄师范学院。


1957年

1957年,文光斗等8名教师调入该教研室。


1956年

1956年8月,天津河北师范学院部分系迁址石家庄,组建石家庄师范学院。此时,建立了公共外语教研室,曾中嬳和穆恒润担任正、副主任。设俄语和英语教研组。该年该室共有教职工13人,其中俄语教师8人,英语教师2人,并设打字员、资料员、办事员各1人。


1954年

天津河北师范学院成立外语系。


1952年

天津河北师范学院设俄文专修科。


1949年

更名为天津河北师范学院。


1946年

开始恢复办学。


1937年

卢沟桥事变爆发,平津相继沦陷,办学陷入停顿状态。


1930年

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建立英文系。由现当代著名外国文学翻译家、鲁迅研究专家、教育家李霁野任系主任。


1929年

更名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。


1906年

中国近代教育家、清政府天津女学事务总理傅增湘,在天津河北三马路三才里西口创办了公立北洋女师范学堂。


初步建设时期(1960--1965)

1965年

1965年,胡西宗任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党总支书记。    


1964年

1964年,俄语专业停止招生。


1962年

1962年,石家庄师范大学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,刘占元出任外语系第一任系主任,兼党支部书记,张林奎、高学海为副书记。


1961年

1961年,张林奎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,穆恒润代理副系主任,张邦秀负责学生及共青团的工作,吴宇任教学秘书。


1960年

1960年,石家庄师范学院更名为石家庄师范大学。当年9月,石家庄师范大学外语系开始招收第一届俄语本科生,并开始招收第一届英语专科生(始为专科后改为本科)。


停滞与恢复时期(1966-1977)

1977年

1977年,全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,两系开始招收高考学生。

1977年左右,受外交部委托,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承担了部分联合国文件的英汉翻译。终稿由李震审定。

1977年,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开始承担高考阅卷任务,刘唤群、穆恒润负责。


1975年

1975年,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20名教师补充到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,但大部分没有到位,只有黄宏煦、李震、曾汉光、胡家峦、徐家铮、陆永庭等老师报到。

1976年—1978年董启明赴英国中伦敦百科大学进修。

1976年,外语系派学生赴沧州化肥厂对设备英文资料进行翻译。


1974年

1974年冬天,应商务印书馆之邀,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部分教师参加了《拿破仑时代》第一卷的翻译任务。翻译组组长与定稿人是赵朝珠和郭群英,组员有俞铭传和刘唤群等人。此书后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。


1973年

1973年,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恢复了英语教研组和俄语高年级、基础课教研组,并组织英语教材编写组。


1971年

1971年9月上旬,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师生赴井陉县张家、于家两个生产大队,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”。


1970年

1970年12月,外语系开始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。胡西宗任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党总支书记。


1966年

1966年,师生停课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。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,所有学校停止上课与招生。两校外语系也不例外,从1966年5月至1969年,教学处于停滞状态。


改革与发展时期(1978--1997)